Gut:阿司匹林“拦截”癌王!港大团队首次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能将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将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而且,阿司匹林对胰腺癌发病的保护作用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和血糖控制无关。
Gut Microbes :揭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致病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幽门螺杆菌关键毒力因子CagA与宿主AUF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AUF1表达失调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风险。
Gut:清了幽门螺杆菌,还是得关注胃癌风险!科学家发现,RIMS1甲基化水平最高的人,根治幽门螺杆菌后,患胃癌风险仍升高470%
该研究结果显示,RIMS1甲基化水平可用于胃开放型萎缩的健康人的原发性胃癌风险分层。
Gut Micro:冰激凌中的精制纤维如瓜尔胶会增肠炎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摄入瓜尔胶后,肠道菌群的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乳酸和琥珀酸在肠道内积聚,以及结肠IL-18水平下降和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增加患结肠炎的风险。
Gut:切除息肉后要做几次肠镜?大型患者集分析发现,术后第一次结肠镜检查低风险患者无论基线如何,都可以不做第二次结肠镜
基线和SC1检查结果高风险的患者,患肠癌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应当进行SC2;②SC1低风险的患者,无论基线检查结果如何,都可以回归常规筛查,无需进行SC2。
Gut Micro:肠道微生物组或会影响免疫细胞在机体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研究强调了肠道免疫细胞和微生物组组成的局部区域差异,并识别出了易受微生物存在影响的免疫细胞亚群,相关研究结果或为理解疾病模型中免疫细胞的改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Gut:上海交大/浙大团队共同揭示“点燃”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的表观遗传治疗靶点!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们进行了专门的CRISPR-Cas9表观遗传体外筛选,结果显示,仅有敲除胰腺癌细胞的Med12,会在小鼠实验中显著影响成瘤速度和免疫微环境。
Gut:靶向RUVBL1可抑制胰腺癌生长
来自人类肿瘤的数据证实了RUVBL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重要性。根据这些数据,与正常健康组织相比,肿瘤中的RUVBL1蛋白水平升高。它与 抑制致癌蛋白 MYC 的表达水平一致。
Gut Microbes: 微生物代谢物丁酸盐调节肠道炎症
CD4+ T细胞在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物控制各种免疫反应。颗粒酶B (GzmB)产生CD4+ T细胞最近被报道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Gut:港大团队发现增强抗肝癌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通路!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TCGA数据库,在包括肝癌在内的7种不同的实体瘤中,均发现了FTO表达显著上调的现象,随后又在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样本中验证了这一现象。